张佳玮球评-张佳玮虎扑篮球空间
迈克尔·乔丹去世了吗?
迈克尔乔丹是没有去世的,美国篮球史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
他在职业生涯中创造了刷屏般不胜枚举的纪录,6次NBA总冠军、2次奥运会冠军、3次NBA全明星MVP、5次常规赛MVP、6次总决赛MVP、10届得分王、9次入选最佳防守阵容、14次入选全明星,迄今依然保持30.123分的个人场均得分最高纪录,等等。然而,"NBA只分为迈克尔,以及其他人",这句魔术师约翰逊给予的评价不仅在数据意义上成立,更存在于他对篮球的热爱、对胜利的渴望之中。《迈克尔·乔丹与他的时代》书写那个风起云涌的黄金时代,选秀、突围、绝杀、阴谋、困境、卫冕、飞翔;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飞人乔丹成为美国文化的一个符号,NBA成为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体育机器之一。
作者简介:
张佳玮,生于无锡长居上海现在巴黎的自由撰稿人,也是虎扑体育顶尖篮球评论员,《灌篮》、《扣篮》、《NBA时空》、《体育画报》、《篮球》等杂志深受读者喜爱的作者。
篮球传记:
2014年出版《迈克尔·乔丹与他的时代》
2013年出版《那个被叫做"皇帝"的男人:勒布朗·詹姆斯 传 》
2011年出版《沙克传奇》 《再瞧,科比这个人》
2010年出版《The answer:阿伦·艾弗森传》
2008年出版《瞧,科比这个人》
非篮球作品:
《代表作和被代表作》《无非求碗热汤喝》《莫奈和他的眼睛》《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既然已经走了这么远》《再见帕里斯》
内容简介
迈克尔·乔丹,美国篮球史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他在职业生涯中创造了刷屏般不胜枚举的纪录,6次NBA总冠军、2次奥运会冠军、3次NBA全明星MVP、5次常规赛MVP、6次总决赛MVP、10届得分王、9次入选最佳防守阵容、14次入选全明星,迄今依然保持30.123分的个人场均得分最高纪录,等等。然而,"NBA只分为迈克尔,以及其他人",这句魔术师约翰逊给予的评价不仅在数据意义上成立,更存在于他对篮球的热爱、对胜利的渴望之中。《迈克尔·乔丹与他的时代》书写那个风起云涌的黄金时代,选秀、突围、绝杀、阴谋、困境、卫冕、飞翔;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飞人乔丹成为美国文化的一个符号,NBA成为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体育机器之一。
目录:
第一章 少年
第二章 "那个球"
第三章 明星
第四章 1984年选秀大会
第五章 篮球·NBA·芝加哥公牛
第六章 "我希望自己职业生涯,至少进一次全明星赛"
第七章 危险的,邪恶的,红色
第八章 "上帝"
第九章 飞翔
第十章 敌友
第十一章 飞翔的对决
第十二章 巅峰
第十三章 "乔丹规则"
第十四章 改朝换代
第十五章 THE SHOT
第十六章 最强个人VS最强团队
第十七章 不同的价值观
第十八章 最深的疼痛
第十九章 1990年夏天
第二十章 磨合
第二十一章 和解
第二十二章 别了,底特律
第二十三章 天空之顶
第二十四章 不同的景象
第二十五章 变化
第二十六章 与世界交战
第二十七章 羽翼
第二十八章 突围
第二十九章 卫冕
第三十章 1992年夏天,巴塞罗那,梦之队
第三十一章 艰难前进
第三十二章 全世界都想封杀乔丹
第三十三章 三连冠
第三十四章 高处不胜寒
第三十五章 那一年半
第三十六章 I AM BACK
第三十七章 拼图
第三十八章 所向无敌
第三十九章 冠军的心
第四十章 复仇
第四十一章 1996年的父亲节
第四十二章 重新上路
第四十三章 MVP?
第四十四章 迎接光荣之路与幽暗的未来
第四十五章 封神
如何评价张佳玮
以前的张佳玮是我在球评方面的偶像和努力目标,而现在他是个作家
不管怎么说,涨工资的干货水平吊打这世界上百分之99%的人,毕竟是曾经混饭吃的东西。然而现在的张佳玮,怎么说的,并不纯粹了,或者说,更接近一个作家而不是一个篮球评论者。
两年之前刚混虎扑的时候,除了看湿乎乎上步行街看人YY,就是打开涨工资的空间看碎碎念和老球评,那个时候的涨工资在虎扑上写的东西还都是篮球,行文有着一股杂文特有的戏谑,同时干货充足,逻辑自洽,总而言之就是最高级的科普文,看着不闷,还能觉得学到了东西。然而这几年,准确来说是发生了两件事之后,涨工资的虎扑空间就变成了主要写杂文顺手谢谢球评。具体地改变在哪里我也说不大清,但就是给人一股不如之前用心的感觉。假如说以前的文章是一分逗趣一分煽情,剩下八分全是球,现在的话就是两份逗趣吸引读者,剩下的一半是情怀一般是球,说球的地方还有80%是列数据,对战术的分析少了太多。为什么?原因无他,少了对篮球的热爱而已
张佳玮是谁? 张佳玮是谁? - 知乎用户(分享自 @知乎)
这是涨工资自己写的类似小传的东西,我觉得思考一个人发生的改变要从他的经历着手。涨工资在篮球圈子最活跃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大概是做篮球评论员的那段时间,从小传里,这段时间可能是个需要攒钱的的时候(顺便说一句,这种为了四年之后的目标开始努力工作的态度以及最后的积极结果已经决定了这个人的下限不会低),然后就是12年,出国。同为出国党,一开始出国一定是无所事事的(在下大一摸了一年的鱼),而且从各种消息上看涨工资也并不是过去读学位的,更加类似于陪读。让一个年近三十的人踩着青春的尾巴去陪读可能有点奇怪,但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涨工资丝毫不虚,每天写写约稿,上上培训班,跟“某人”调调情,剩下的时间基本都是自己支配,工作收入虽然不一定稳定却足够用了(这一段是我脑补的涨工资的“best life i can imagine"。这么多的空闲时间,很容易就会发散到之前一两年习惯成自然的兴趣里去,也就是篮球。何况作为一个老刺蜜,11年黑八之后就憋着一股劲,自然对篮球圈子的事情会有关注,估计那几个赛季都是82场场场不落的,还带着看看其他的焦点战,所以碎碎念发的也多。质量也高。
然后就是我刚刚提到的发生的两件事,一件事马刺14夺冠,另一件事是推出公众号。第一件事了结了篮球方面的心愿,第二件事则是体现了个人营销思想对涨工资的影响。先说第二件,以前的涨工资从来都不发关于自己写的东西。天涯虎扑知乎豆瓣的ID除了名字一样,几乎没有交集,在虎扑就是写球评,在豆瓣就是耍文艺,在知乎东西可能杂一点,但大部分是以为人解惑为主。其实作为作家这么不爱营销自己算是比较少见的(貌似工资没微博),对我个人而言一个纯粹的人更加令我尊重。而对作家自身来说这就不一定是好事了,毕竟作家消耗的是关注度,假如一段时间在某个方面便秘了,一瞬间就过气了。所以工资的这个决定对他自己而言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无疑降低了涨工资作为一个球评作者的纯粹程度。从球评质量就能看得出来。众所周知涨工资的球评一般都是碎碎念合集,然而最近这一年的碎碎念量没怎么减,关于篮球的比例却大大降低了。原因?马刺夺冠了,还看啥球啊,此生无憾了都,反正也连冠不了,随他去吧。再加上对法国环境的熟悉,自由时间除了窝在家里看比赛录像也有别的可干了,自然花在篮球上的的精力就少了,所以碎碎念少了,球评里干货也就剩下历史和数据了。
说了这么多,作为一个球迷,其实并没有对工资指手画脚的意思,毕竟工资的人生里家庭第一,美食第二,自由自在地写文章排第三,之后才是篮球。他也许很喜欢,但篮球之于他,并不是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我所做的,只能是祝我曾经的偶像一切顺利
最后引用一下百度百科张佳玮的最后一句话吧
”张佳玮的神韵不在于他的文字,而在于他对篮球的执着与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