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英超正手胶皮配置-侯英超球拍两面是什么胶皮

乒乓球运动中的"正胶"和"反胶"是怎么一回事?

侯英超正手胶皮配置-侯英超球拍两面是什么胶皮

正胶是圆柱体颗粒面做为击球面,正胶的特点是有一定摩擦力,击球速度快,不太吃转。刘国梁就是正胶打法。

比正胶颗粒软一点的是生胶,特点是速度更快,但是不容易掌握,回球下沉,王涛就是反手生胶打法。

长胶是比正胶颗粒长,难以自己制造旋转,回球通常是反旋转,主要用于削球和怪球打法。

也有颗粒长度在正胶和长胶之间的,叫半长胶,像邓亚萍和福原爱的反手,用的就是半长胶。

反胶是现在最流行的胶皮,是颗粒面朝里,以光滑面做为击球面,特点是摩擦力强,易于掌握。现在绝大多数的专业运动员用的都是反胶球拍。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削球手

我也是削中反攻打法的,打削球是很辛苦的,削球手要练的你要练,攻球手要练的你也要练。

我目前的胶皮配置是反手长胶,正手反胶(海绵比较软)

一、球拍配置

我把球拍配置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要选用适合自己特性的胶皮才能发挥出威力,注意是胶皮特性,而不是追求高配置的球拍!!!

削球打法的配置可能要算是所有打法中最特别的了,它的随意性很大,完全是根据个人的特点量身打造的。

你可以用两面反胶,也可以用一反一长,一反一生,一反一正,一反一防弧,甚至两面生胶,一生一长,一防弧一长......等等,只要你削起来攻起来觉得顺手就完全可以!

不过从理论上来说,削球最好采用两面异质胶皮,而且要有一面是反胶。因为这样两面削出的球旋转不同,更易迷惑对手,而且反胶一面可以控制旋转,并有利于进攻。

目前比较常见的组合,首推一反一长的搭配,这样的配置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充分制造反差很大的旋转,同时可以利用长胶的特性增加削球的稳定性,不足之处在于长胶一面利守难攻,旋转变化较,容易被对手摸清规律,同时由于两面性能反差很大,自己控制起来也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倒板时对手感要求很高;

另外还有一反一生或一反一正的搭配,这种配置也可以制造两面不同的旋转,同时生胶正胶一面比长胶更易进攻,并能自由控制回球的旋转,缺点是削球的稳定性比起长胶来要逊色不少;两面反胶的组合也比较常见,这样的配置最大的好处就是正反手都能自如地控制削球的旋转,使对手难以摸清规律,同时正反手的攻击性都比较强,可拉可打,回旋余地大,美中不足在于削球的稳定性较差,面对连续的高质量弧圈球和重扣,较难稳定削接。

另外还有一反一防弧的组合,我个人感觉这种配置的性能与一反一长的组合比较接近,但是防弧胶一面在攻球时比长胶更难于控制,同时削球的稳定性也稍差一些,回球飘忽下沉但是削球旋转不是很强(对手攻球下网也多是因为回球下沉所致而不是因为它的旋转有强),因为防弧胶本身就没有很大的粘性,所以搓球时很容易打滑。

至于海绵问题,也要依每个人具体情况而定,总体来说,较厚较硬的海绵吃球好,利于拉球,加转削,但是控球难度较大;较薄较软的海绵比较透板,手感清晰,容易控制,不易吃转,但攻球拉球后劲不足,威胁较小。

如果你的底板较软,那么选择较厚较硬的海绵可以在保证削球稳定性的同时弥补攻球上的不足;如果你的底板较硬,那么选择较薄较软的海绵可以在保证攻球质量的同时增加削球的稳健度;如果你反攻时以拉冲为主,那么厚海绵可以使你的冲球更有威胁;如果你反攻是以击打扣杀为主,那么较薄的海绵会帮你在击打时不易吃转,保证命中率。

二、模仿对象

削球手也有不同的风格,朱世赫、丁松、松下浩二,看准一个适合自己,我觉得朱世赫比较适合你,然后多看他的视屏,加以练习,比如47届世乒赛朱世赫削倒马琳的经典战役。

三、步法

之所以把步法写在各项技术前面,是因为我深深体会到灵活的步法对一个削球手来说是多么重要。在比赛中,削球手的移动范围之大,可能要远远超出其它打法的运动员,这全靠敏捷的步法在支撑。很多时候,我们削球失误,并不全都是手上没有控制好,而是因为脚下没有跑到位。步法不到位,击球位置没有调整到最佳,全凭手上的调节肯定会影响削球的质量,并增加了失误率。

我在正反手削球/搓球时,多用单步,救短球时多用交叉步,各种步法间用碎步调整,具体步法详解大家可以看书,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每打完一场球,我并不像攻球手那样觉得手臂疲劳,而是觉得双腿,双脚很累,可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削球手是靠腿和脚来打球,所以请千万别忽视了步法的练习。

七、发球/接发球

发球和接发球是比赛的开始,这两项技术的好坏与否密切影响着比赛结果。可是很多削球手都不太重视这两个环节,发球比较单一,接发球也不太讲究控制,总是觉得“反正我防守好,就算自己发球不太好,或者接不好对手的发球,他打过来我不是还能削嘛”,这是非常错误的。高质量的发球/接发球不但对攻球手来说很重要,对削球手也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发球/接发球好的削球手,可以得到更多的得分机会,同时也为自己下一板的防守减小了难度,看看丁松大家就明白了。

一般来说,以稳削为主,或正反手攻削能力比较均衡,或反手能力较强的削球手多采用站在中间位或偏反手的位置用反手发球,这样发完球不用做很大移动就可以直接正反手削球或攻球;削球不是很稳,或正手能力强于反手的削球手,多采用侧身位正手发球,这样便于发球后用正攻。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多掌握几种发球,比如高低抛发球,正反手交替发球,侧上侧下与转不转发球,使用两面异质胶皮的朋友可倒板发球,尽可能给对手带来更大的干扰。

另外,如果觉得自己的发球在旋转上控制不是很好,旋转差别不大,这时可以考虑练习以变化落点,节奏,线路为主,辅以旋转变化的发球。同样是下旋球,短球和急长球的效果就不一样;同样是不转球,慢而飘的和快而急的对对手的影响也大不相同。

发球一定要针对对手的薄弱环节而定,对手接下旋好,接不转差,那就多给不转;对手接短球好,接长球差,那就主动发长球。总之要让他觉得别扭才行。

接发球也要改变以前单一的,短球搓,长球削的套路。尽可能多的使用各种干扰手段,特别是使用长胶的削球手们,一定要多多利用两面胶皮的不同性能去干扰对手。

关于接发球时的站位,如果你以两面稳削为主,那么一般是站在中间位,右脚稍前,左脚稍后(以右手执拍者为例),重心落于右脚上,右脚前脚掌着地,脚跟稍抬起,这样便于启动,并有利于削两个大角和追身的长球以及接台内短球。如果你正手攻击力较强,那么最好站在中间偏反手位,左脚稍前,右脚稍后,这样便于正手接发球抢攻及侧身进攻。

我的发球以站在中间位,反手的高/低抛发球为主,有侧上/侧下和转/不转两套发球,关键时刻会改用侧身位正手高低抛发球,同样有侧上/侧下和转/不转两套变化,并准备正攻。其实我发球的旋转并不是特别强,但是我以落点,节奏,线路变化为主,所以威胁也还比较大。

接发球时,我时常倒板,正手反胶可搓可摆,可挑可削,也可劈长,轻拉或直接抢攻,长胶在正手时可以挑,拱,撇,摆,削;反胶在反手时主要使用搓,削,拉,长胶在反手时花样最多,削,搓,摆,刮,拱,挤,撇,拨,或直接弹击。

个人感觉,这些手法的确可以帮助削球手在发球接发球阶段占据主动,为自己的下一板球减小难度。

八、削球

削球技术是削球手们的看家本领,也是为反攻创造机会的前奏。

从站位上,削球分为近台削球和远台削球;从来球性质上,分为削高吊弧圈,削前冲弧圈,削轻拉球,削追身球,削突击球(也就是俗称的顶重板);从削球性质上,可分为削加转球,削不转球,削侧旋球,削逼角球。

先简单说一下削球时的步法,正反手削离身体不太远的来球时多用单步;削稍远的来球时,多用并步;削角度很大的来球时,要用跨步;从远台上前救台内短球时,要用交叉步;各种步法间用跳步或碎步调整。

步法种类比较多,大家可以看书上的说明,在此限于版面就不再赘述了。

注意:以右手为例,正手削球时,要右脚在后左脚在前;反手削球时,要左脚在后右脚在前,这是最基本的削球站位。这个姿势是削起来最舒服的,两脚的位置绝不能颠倒,否则会直接影响削球和攻球的质量!

近台削球 站位离台1米左右,多用来削接上旋不是很强的轻拉球,一般选在下降前期或高点期削球,回球速度快,多用于逼角。削球时拍型水平,向前下方发力削接。

远台削球 站位离台2米-3米,如果对手力量很大时,最多可以退至4米左右,但不要再向后退了,因为离台过远会给上台扑接短球带来困难。远台削球多用来削接各种弧圈球,顶重板。削球时拍型要随来球性质而定,但发力时向前的力一定要大于向下的力,也就是要有一个向前送球的力,以保证回球上台。

削高吊弧圈球 一般选择下降中后期击球,如果来球上旋过于强烈,有时甚至要降至接近地面的位置削球。反胶削球时,将手引至肩膀高度,以增加挥拍距离,提高击球时的瞬间加速度;击球时拍型竖直,先压后削再送,一定要有一个压球的动作,同时瞬息加速挥拍,以抵消来球的强烈上旋,并压低回球弧线,向前送的力可以不用太大,一般借来球上旋的反弹力就足够把球削上台面了。长胶削球时,由于长胶的性能特殊,击球点可以不用像反胶那么低,可以适当提高击球点,拍型也不必过于竖直,可以适当后仰一些,同时要减小向下压球的力,增加向前送球的力,海绵越薄,胶粒越软,向下压球的力要越小,向前送球的力要越大。

削前冲弧圈球 击球点一般在胸腹的高度,由于来球速度很快,要迅速引拍至肩膀高度,并加速挥拍向前下方切削。反胶削球时,拍型稍后仰(一般呈45度角),向前下方发力将球削回,向下的力要大于向前的力,因为来球冲力已经很强了,这时如果再过多地向前发力的话,很容易把球削出界。长胶削球时,拍型后仰角度可更大一些,向前的力也可适当增大一些,如果拍型过于竖直回球容易下网。

削追身球 这是最难处理的一个环节,它需要迅速准确的判断和快速的移动让位削接。以右手为例,如来球偏反手位,则快速向右让位用反手削球,如来球偏正手位,则向左移动用正手削接。削球时的拍型和发力大家可以参考削前冲弧圈时的说明。

削突击球 俗称“顶重板”,这也是一项比较难掌握的技术,因为来球的节奏反差很大,所以需要迅速准确的判断,快速的移动和良好的手感。对手重扣时,来球一般会弹跳较高,所以击球位置大多会在胸甚至肩的高度。反胶削球时,迅速引拍至肩膀高度,拍型接近水平,向前下方发力削接,向前的力要大于向下的力。长胶削球时,拍型几乎水平,以向前发力为主将球削回。因为顶重板时一般离台已经很远了,所以不要担心向前发力会回球出界,实际上,如果向前的力不够的话,回球是很容易下网的。

转与不转削球 削加转球时,拍型后仰,要用球拍中下部击球,以增加摩擦距离,同时瞬间加速挥拍,增强回球的下旋强度;削不转球时,拍型较竖直,要用球拍中上部击球,拍触球时不要向下发力,要有一个向前的力,近似将球“碰”出去,这样回球旋转就会减弱;削侧旋球时,击球侧下部,回球会有一个很明显的拐弯,但注意控制回球角度,因为削侧旋球很容易飘出边线。

削侧旋球 这项技术现在削球手运用的并不多,专业运动员削出的侧旋球大多是在位置不好的情况下顶大板被迫削出的的。其实,业余削球手用侧旋削球作为干扰手段之一还是十分有效的。当对方攻追身来不及让位时,直接反手削一板右侧下旋压低弧线其实效果往往好于勉强让位削接(业余削球手受步法局限)。当然,由于侧旋削球本身的下旋不强,所以切忌多用,以免被对方适应招致冲杀。

具体实战中,我的体会是,削球要以逼角为主,辅以旋转变化,如果单纯变化旋转而角度逼不开的话,对手在很舒服的位置去进攻,他会有足够的时间去判断削球的旋转,失误就会减少,而让对手在移动中击球,他没有太多时间判断,失误就会大大增加。

使用两面异质胶皮,特别是使用长胶的削球手,最好能练好倒板技术,而且最好是不论长胶反胶倒到正手还是反手,都可以熟练削接,这样对对手的干扰会很大,就算对手不会直接失误,但由于判断不清旋转而不敢发力攻,这样就减小了自己防守的难度并且带来了反攻的机会。

控制逼角可以在削轻拉球,削高吊弧圈,削前冲弧圈甚至顶重板时运用,但控制旋转时,最好在削轻拉球和削高吊弧圈时运用。因为这两种来球速度不是很快,削球手有足够的时间去调节板型,搞转不转;而在削前冲弧圈,削追身球和顶重板时,由于来球速度很快,这时如果硬要去搞转不转的话会大大增加难度,造成不必要的失误,这时的削球最重要的不是去搞旋转变化,而是要注意压低弧线,遏制对手连续进攻,旋转上应主要以加转为主,增加对手的回球难度。

同时在顶重板时要专心防守,不要胡乱反攻,我想我们都没有朱世赫那样超强的正手弧圈球,如果盲目反攻搏杀的话会造成不必要的失误。耐心地先把球削上台,等对手攻势减弱而自己位置也调整好了以后再去反攻效果会更好。

九、反兜上旋球

反兜上旋球分为主动反兜和被动反兜

主动反兜多在离台稍远,来球上旋不是特别强时使用,目的是为了变化旋转和节奏,干扰对手。反兜时一般选择下降前期或中期,如果近台反兜时,选择高点期也可以,但难度要大一些。根据来球的旋转和弧线调节板型,击球中上部,也可击球的侧上部,这样会球会有一定的侧旋。发力时动作不要太大,以借力借转为主,稍加一些向前的力将球送回就可以了。

被动反兜一般用于对手攻球质量很高,或自己步法不到位,拔不出手来削球时,兜扣杀球可选在下降前期或中期击球,兜高质量的弧圈时最好选择下降中期或更晚一点的时候击球。兜球时自己基本上不用发什么力了,全凭对手的力量和旋转已经足够回球上台的了,而且在兜弧圈球时还要有一个向下压球的动作,以压低回球弧线。

我不太建议在下降后期去兜球,因为这时借到的力量和旋转比较少,自己发力的比例要加大了,而且如果击球点过晚的话,为了保证回球上台,需要制造一个很大的弧线,这个弧线很难控制,弧线高了会出界或被冲,低了又会下网,而且就算能上台,因为回球速度慢,旋转弱,对手只要轻挡一下就可以了,对对方威胁不大。看看侯英超的正手低点兜球就明白了。所以为了保证兜球的质量,击球点一定不能太晚,建议大家看看金景娥的比赛,她的兜球是很不错的。

十、台内球的处理

处理台内球的手法应该来说是最丰富的了,包括从远台扑救台内短球,快搓/慢搓,摆短/劈长,搓加转球/不转球,撇,挑,拱,刮,拧,弹,磕......等等,在此限于版面恕不能一一细述,我会挑一些我认为削球手比较常用的台内技术加以说明。

扑救台内短球需要良好的意识,准确的判断,迅速的移动和细腻的手感。

首先要说意识,这点非常重要,你要能预判出对手的意图,你要能提前预知对手何时要放短球。因为有时削球手离台已经非常远了,如果看见对手放短球了再向前移动,这时其实已经晚了,必需要在对手将出手未出手时就要向近台移动。一般来说,当对手进行了一连串的猛攻,或削球弧线较低,落点在中台或近网时,就要提防对手放短球了。同时由于扑救短球时,削球手们一般是在移动中接球(从远台跑到近台时的惯性作用),而且击球点有时已经不是非常合适了,这就要求要有细腻的手感,才能稳定地控制住回球的弧线,落点,速度等因素,控制好这些因素,才能遏制对手下一板的进攻。

扑救短球时要用交叉步迅速向近台移动,以右手为例,来到近台后右脚伸到台下,右手伸进台内,触球时手腕用力要柔和,根据球的旋转来决定板型。切记手腕一定要放松,柔和触球,如果手腕僵硬发力的话,很容易接出高球或直接失误!

另外在用反手长胶扑接质量很高的短球时,我建议最好用搓或磕回接,尽量少用拱,刮,挤,拧等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对击球点要求很高,最好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才能保证最大的威力,可很多时候,削球手们来到近台时,球已经开始下降了,已经错过了使用这些技术的最佳时期,这时如果硬要使用的话,不但没有很好的效果,还会增加失误的几率。除非你有一双飞毛腿,能抢在高点期击球,或是你有超强的手感,可以自如地在下降期进行高质量的拱,刮,拧,并且自己不失误,否则我建议大家不要冒险。

当然,面对台内短球,如果机会合适的话一定要起板反攻,这是最好的方法。

快搓/慢搓,快搓要在球的上升期击球,回球速度快;慢搓是在球的下降前期击球,回球较慢。交替运用快搓/慢搓可以在节奏上扰乱对手。

摆短/劈长,这两种技术在来球上升期或下降前期都可使用,但我一般在上升期使用较多,感觉效果更好一些。摆短时手腕要放松,轻柔触球,一般不发力,视来球下旋强度来调节拍型,拍子有一个很轻微的上抬的动作,借来球的下旋力将球回到对方近网处;劈长时,也要视来球下旋强度来调节拍型,触球时手腕瞬间发力,加速向前下方抖动,将球切向对方底线。

交替运用摆短/劈长,并控制好落点的话,可以充分利用球台宽度调动对手,遏制对手的攻势并为自己创造得分机会。

搓加转球/不转球时,手法其实和削加转/不转球是非常相似的,搓加转球时,拍型水平,用球拍中下部触球,击球瞬间加力磨擦;搓不转球时,拍型稍竖直(不能太竖直了,否则容易回球下网,并且因为拍型反差较大易被对手识破),用球拍中上部触球,不要发太大力磨擦,要有一个“碰”的动作,将球送到对手台面上。

以上说的是反胶的技术,其实长胶也可以运用这些技术。没有海绵的长胶,回台内短球时旋转差别不是很大,加了海绵的长胶,如果击球时控制好发力的话,回球的旋转差别也是很大的。我的长胶有1MM海绵,在处理台内球时,随手上的发力变化,同样可以控制出加转球和不转球。

刮,这是个长胶技术,我单独拿出来说一下,其他的长胶技术大家可以参考置顶帖中的技术文章。

刮多用于反手长胶的选手接近网短球,在反手,中路和正手均可使用。在接正手位近网短球时要侧过身来用反手刮(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在接正手位球时要多用正手接,不要太依赖长胶而侧过来用反手接),具体大家可以参考陈卫星和福冈春菜的比赛,他们使用这项技术很频繁。

使用刮这项技术时,可根据来球旋转调节拍型,从水平到接近竖直都可以,刮下旋球时拍型水平,刮不转球时拍型竖直(不过我建议大家对不转球最好还是直接弹打或挑,不要为了球稳而一味刮接),以右手为例,发力方向可以水平从左向右,也可以从左下向右上方发力,第二种发力手法回球的侧旋要更强一些,球体的晃动也更明显一些。

以上是一些我觉得比较常用的台内球技术,供大家参考。我在实战中的体会是,熟练运用这些技术并配合倒板,会给对手带来非常大的干扰,有时甚至还没来得及形成“他攻我削”的局面时,对手已经失误了,或回出机会球被我反攻。

十一、攻球技术

我这里所说的攻球技术,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并不是单单指弧圈球,扣杀,弹打等狭义上的攻球,我认为只要是带有攻击性的击球手法,比如长胶加力推拱,台内短球挑打等,都可以算作广义上的攻球技术。

下面我挑一些我个人认为比较常用攻球技术加以说明。

反手长胶加力推拱,这个技术多用于回接反手位或中间位的下旋短球,或不转球。击球时手腕一定要放松,接不是特别转的下旋球时,拍型一般呈45度角,在高点期触球中下部,向前上方发力将球击出;接比较转的下旋球时,拍型后仰角度可更大一些,约30度左右,在下降前期击球中下部,向上发力要大于向前发力;接不转球时拍型要竖直,接近90度,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中部,以向前发力为主。击球时手腕要有一个发力后瞬间停滞的动作,这样回过去的球会更加飘晃,落台后下坠更明显,比一般的拱有更强的攻击性。

这个技术多在接发球,或自己发球后对手回到反手位短球时使用。

正/反手台内短球挑打,这个技术反胶长胶都可以使用,但反胶挑打时较易控制,长胶挑打难度较高,需要很好的手感才可以。

从来球旋转上说,上旋球,不转球,下旋球均可挑打,但较常用于挑打上旋和不转球,挑打下旋球难度较大,对业余爱好者来说较难掌握,特别是来球下旋较强时,我建议大家采用别的手法回接。

来球上旋时,将手伸到台内,拍型前倾,在上升期击球中上部,手腕向前下方发力击球。反胶击球时,向下的力要大于向前的力;长胶击球时,可适当增加向前的力,减小向下的力。

来球不转时,将手伸到台内,拍型稍前倾或竖直,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中部或中上部,手腕向前下方发力击球。反胶击球时,向下的力和向前的力基本持平;长胶击球时,可适当增加向前的力,减小向下的力。

来球下旋时,将手伸到台内,拍型后仰,在下降前期击球中下部,发力时有一个翻腕的动作,形象点说,即先托住球向上发力,将球托起后再翻腕向前发力挑打,但注意不要再向下发力压球了,否则容易下网。这是个很细微的动作,请仔细体会。反胶击球时,向上托球的力要大一些;长胶击球时,向上托球的力要小一些,向前的力要大一些。

最后再提醒一下攻球是一定要练的,记得中国以前某个很NB的削球运动员说过,攻球练的是对于球的掌控而后手感,正手最好能拉弧圈球,练弧圈球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当削球手来降低要求,要知道朱世赫的正手弧圈球是能拉过很多攻球手的,而且最好有连续拉、侧身拉的能力。

中国乒乓球长胶选手都有哪些?底板胶皮的配置是什么?

楼主你好;

(一)中国乒乓球长胶选手有;世界长胶选手第一人张燮林;还有陈子荷,丁松和侯英超,还有范瑛。以及‘韩国的朱世赫都用过长胶

但用这种胶皮打球,不但对方失误多,己方也不易掌握,大大降低了乒乓球的观赏性和娱乐性。1998年5月,国际乒联在南非德班市召开理事会,以19票对18票,作出关于禁用使用长胶的决定,并对正胶作出高度与直径之比不得大于1:1的规定。少年运动员千万不要用长胶,一方面长胶难掌握,另一方面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错误的定型。中国乒协早已明文规定少年比赛一律不得使用长胶。

(二)关于不同长胶打法应该如何配置您的乒乓球拍;

1、防守型长胶打法一般选用比较软的乒乓底板配防守型胶皮,加不加海绵都可以。

2、综合型或一般进攻型长胶打法最好采用全面加强型(ALL+)底板或者快攻型(OFF)底板,进攻更多就加海绵,不加也没问题,但性能有所差别,合适就好。

3、快攻加强型(OFF+)及更快的底板最好加0.8或以上的海绵,以打进攻为主。而且在该型号中尽量选形变稍好一些的乒乓底板。

4、初学者最好采用全面加强型(ALL+)底板或者快攻型(OFF)底板并加0.8~1.2海绵的配置。

5、进攻型或综合型长胶打法底板选用的基本标准是厚(6mm左右,底劲足)、硬(ALL+~OFF+)、重(单板重量90克左右,整体170~180克)、挺(要有一定的刚性)、弹(要有一定形变)的纯木(手感与控制好)为最佳。

6、乒乓器材配置的基本程序是:先根据自己的打法类型选用自己适合的胶皮(试用或看评测),再选合适的底板,然后用海绵的厚薄来乒乓球拍调节性能,直到顺手。

好了,如果本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如果满意记得采纳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采纳本题后另发点击向我求助,答题不易,请谅解,谢谢!( ^_^ )/~~拜拜!!

乒乓球问题?

你好

日式直拍,正面是红色,那反面必须涂成黑色(正面是黑色,反面为红色)加以区分,并且不反光,这是国际乒联(ITTF)的规定。

国际乒联(ITTF)技术手册规定:套胶的厚度不得超过4.0mm,胶皮的颜色只能为红色和黑色,并且规定如果球拍的一面胶皮为红色,则另一面必须为黑色。

回答者:adq - 助理 三级 5-1 22:19

这是国际乒联(ITTF)规定的。

回答者:ggffy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5-3 11:10

国际乒联(ITTF)技术手册规定:套胶的厚度不得超过4.0mm,胶皮的颜色只能为红色和黑色,并且规定如果球拍的一面胶皮为红色,则另一面必须为黑色。

回答者:上海杰威 - 秀才 二级 5-3 11:15

乒乓球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很多人都以为这项运动的格局已定,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变化了。然而此后40年中,球手们却因为偶然的机遇,找到了四样宝贝——海绵、长胶、防弧胶和快速胶水的出现,令乒乓球“面目全非”,逼得国际乒联不得不多次修章改制。所以我个人以为,这是现代乒乓球历史上的“四大发明”。这儿就把笔者收集的四个小故事说给大家听,当然其中多少带点戏说的成分,信不信由你吧。

全是机遇

1951年3月,第18届世乒赛在维也纳音乐厅举行。酣战之中,只听得法国名将卢梭抱怨:“声音都没听到,球就过去了”,匈牙利主力约瑟夫·高基安(他的妹妹十年后在北京与邱钟惠大战500回合)怒喊:“这个鬼拍子应该被禁止!”他们的对手,是名不见经传的奥地利大学生瓦尔德玛·福里奇(Waldemar Fritsch)。福里奇凭一只人们从未见过的海绵球拍,为奥地利队屡建奇功:对匈牙利,胜西多和高基安;对法国,击退哈根瑙尔等,独得三分……单打32进16时跟南斯拉夫顶尖高手哈朗戈佐苦斗数局,将对手打下擂台后,教练对他说,“我左眼满是幸福的泪水,右眼里却充满了悲伤”。原来他的教练正是哈朗戈佐的大哥。然而16进8时,上过一回当的西多却没有再给他机会。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场球既是福里奇在世乒赛上的首次亮相,也是他的最后一次世界比赛。多年后,有人就此事问他,福里奇先生说,“全是机遇”。

原来福先生二战期间在纳粹军队服役,为苏联红军所俘虏,释放回家后,重新进了大学。他是一个体育全才,功课之余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运动上,乒乓、足球、手球、田径、游泳、体操……样样在行。1951年初,他到俱乐部打乒乓球,遇到一位曾经被美军俘虏过的战友,两人同病相怜。那人见他没有球拍,就把自己的一只旧拍子送给了他。这只拍子实在太旧,胶皮都掉渣了,但是战后的欧洲物资紧张,买不到新胶皮,福先生便找了块黑色旧海绵贴上去,一试之下效果非凡。苦练一个多月之后,他进了奥地利国家队,在教练的精心指导下,又巧练了四个礼拜,便有了上面的那一幕。世乒赛后福里奇信心倍增,把功课放在一边,专心练起球来。可是第二年孟买世乒赛前夕,他却从收音机里得知,奥地利只派两名官员和两个女选手参赛。福里奇一气之下,从此挂拍,后来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成了一家保险公司的董事。

福先生短短一年多乒乓球的机遇,却把乒乓球运动送入一片混沌之中。据国际乒联前主席荻村伊智朗先生回忆,1954年他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时,球拍上贴的起初是8~10mm厚的海绵(无胶皮),跟沙发垫子似的,后觉得不好控制,8进4就换成了3mm的海绵,并一直用到决赛。一次比赛中,使用的球拍前后差异却如此之大,固然说明荻村先生功力深厚,但也只有在当时器材混乱的背景下才可能成功。欧美人最初所想的,是如何禁止这种海绵拍,而精明的日本人却引进之并发展出**软海绵拍,结果成为上个世纪50年代的乒乓霸主。关于海绵拍的争论,直到1959年国际乒联作出规范化的决议才告一段落,现代乒乓球也由此盘古开天地。

神削惊四座

1961年的春天,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青黄不接的日子。我们龙村人是靠吃山上一种叫“观音土”的乳白色的泥巴才活下来的。正是在这个时期里的某天,张燮林领到了一张胶皮,一张不合格的胶皮,一张齿特长、表面还有小窟窿的胶皮!如果在别的时候,这张废品只怕还未出厂就已经进了垃圾堆,到不了张燮林的手里。可在特殊时期,一贯勤俭持家的张燮林不会想到“扔”字。即使想到去扔,也怕被抓“典型”;即使不怕被抓,也会怕像邱钟惠问摘树叶子的人“这也能吃吗”一样闹个“为何不食肉粥”的话瓣儿。于是他把这张胶皮贴上,试了试,结果打起来忒别扭,对手也特难受,不愿意跟他对练。老张心里一亮:“如果我卧薪尝胆,自己先难受够了,成了习惯,难受的不就只是对方了吗?”

两年后,一出“张燮林神削惊四座”的戏,在布拉格上演。国外的高手们,几乎没人能在他手里一局过10分!他削过来的球,一拉便出界;挡过来的球,一打就下网。既没有掌声,也没有嘘声,观众们都张着嘴巴,当真是“呆若木鸡”!这可是布拉格观众、捷克观众啊!历史上,观众最多的乒乓球表演赛,就发生在1950年代初期的捷克,号称有5万余人!当然那只是一场高水平篮球表演赛前的“开味拼盘”,但山姆大叔家如今给乔丹、姚明开味的,却是穿着分外清凉的美女,可见当年乒乓球在捷克的“秀色可餐”。听音乐会,须到奥地利;看乒乓球,就得到捷克、南斯拉夫。所以这个“惊”字,在这里端的有古人“僧敲月下门”中“敲”的效果。

观众惊呆了,中国的比赛解说员也惊呆了!找不到言语来形容,便说张燮林的救球,是“海底捞月”。这一言既出,就什么马也追不到,一直说了40年。这个笔者多年来因为怕说错了被人笑话没学问而没敢吱声的问题,请大伙儿帮忙掺和一下:这是“海底捞月”吗?怎么我看到的镜头都是“坛子里头摸甲鱼”呢?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从此,张燮林有了“魔术师”之称。又过了两年,魔术被人破译,第28届世乒赛8进4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5局削球大战,终被西德选手绍勒尔淘汰。

因使用长胶而声名远播的,首推梁戈亮,最后惊动了总理出面制止。而所用颗粒最长的,据称是葛新爱,她两番(33届团体、35届单打)在第一主力张立失守时救场。第32届中国队丢了男女团体冠军,恰巧没有长胶。所以1977年在伯明翰,有记者问“中国队是否靠球拍取胜?”李富荣答“决定胜负的是人,不是物”。这个自然。用长胶发旋转球,让克兰帕尔连吃五个,至今还耿耿于怀的,世上也只有黄亮一人。不过我们当时的“五虎将”里,却有三个打长胶的。长胶的罩门,在于练起来难,被破译后就完全被动,基本上是“一次性”武器,所以中国选手用得也最多。因此,国际乒联多次修改规则,对长胶加以限制。乒乓球运动衰退的原因很多,“秘密武器”难为普通观众所理解,笔者以为,应是其中之一。

太阳的功劳

1971年名古屋第31届世乒赛上,法国一位不出名的选手让·保罗·韦伯(Jean Paul Weber,又译韦贝尔)大放异彩,打败本格森、郗恩庭等名将,为法国队获得团体第七名立下汗马功劳,他怪异的出球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韦伯先生至今仍在教球,美国tabletennis.about.com的John Schneider先生找到了韦伯先生所在俱乐部的网站,那里是这么解释的:有一回韦伯先生粘好球拍后,放在窗台上忘了收,等到晚上打球时才想起来。一看胶皮都已晒糊,可是重新再粘又来不及了,只好拿这只球拍上阵。哪知效果奇佳,于是他作为法国队的“秘密武器”出征第31届世乒赛,从此防弧胶皮诞生了。

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使用防弧胶皮的国外名将有匈牙利的勃尔滋塞、美国队的西米乐兄弟和博根兄弟、英格兰怪球手希尔顿等,虽然他们都小有所成,但并未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反而是蔡振华把防弧胶皮用到了极致。他头脑清楚,手腕灵活,把梁戈亮的跺脚发球和希尔顿的假弧圈结合起来,还加了一个“快”字。他拉的弧圈球,对手来不及看清,只能猜是真还是假,蒙错了就会失误。譬如说,把不转球当强上旋球去挡,就会下网。因此,接他的发球就必须比接别人的发球更快、更积极,尽量避免被他上手,而这样又落入他发球的圈套。想知道蔡振华的发球有多厉害吗?我举一例:1981年第36届世乒赛男团决赛第6场,蔡振华对盖尔盖伊。各胜一局后,第三局打到15平。此时大比分是中国队3:2领先,如果蔡振华拿下此盘,比分成4:2,第七盘谢赛克对惯于打顺风球的克兰帕尔就会势如破竹。反之比分成3:3,不光谢赛克难打,输了两盘的施之皓对盖尔盖伊处下风,最后蔡振华还要打不大吃发球的约尼尔,胜负就难说了。在这非赢不可的紧要关头,小蔡拿出发球绝活,一连喂了盖尔盖伊5个!可以说这5个发球决定了整场球的胜负。

第36届世乒赛后,各门各派加紧研究蔡球。论文出了不少,然而却没有什么有效办法。跟长胶不同,真假弧圈球属于主动出击,速度快得多,来不及判断。不光外人破不了,就连长年累月一起练球的弟兄们也不易对付。据说那时候,同门师兄弟内部的练功比试,就数他赢得多。所以国际乒联于1983年东京第37届世乒赛后作出决议,乒乓球拍两面的颜色必须有足够大的反差,后又把“足够大的反差”改为必须是红黑两色。1985年第38届世乒赛,蔡振华只参加了双打,与曹燕华合作获得混双冠军。嗣后,蔡振华、谢赛克、曹燕华、齐宝香、倪夏莲等一大批23、24岁的世界冠军退役,拉开了中国乒乓球大戏“狼来了”的序幕。

对于防弧胶皮,笔者曾经有种神秘感。近来打球,见过两种。一种的表面摸上去有细砂子的感觉,海绵弹性跟反胶相似,拉出来的球旋转极弱;另一种表面反光,海绵弹性较差,用来挡球时自然减力,真与旧胶皮有几分相似,据说第32届世乒赛(前)苏联的萨尔霍阳淘汰许绍发时,用的就是旧胶皮。不论是什么样的防弧,如果两面都用的话,大概是打不了球的,所以有关勃尔滋塞用两面防弧刀打败郗恩庭的故事大约是讹传了。

浪子的发现

快速胶水对于现代乒乓球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了。在我们乒乓家园(ttball.net),有网友说“不刷胶水,我就不会打球”,在美国乒乓网站则有人说“胶水至少助我50点的功力”。那么快速胶水的诀窍是什么,而它又是怎么来的呢?

一般认为,快速胶水的奥妙在于其挥发的气体充斥海绵的细孔,使得海绵体积膨胀,弹性增加,而控制度又不怎么变化。这个原理,还有待于更细致的研究去证实,我在这儿想讲讲自己对于其来历的认识过程。

我头一回听说胶水的作用,是在1975年暑假。武汉市江汉区体校的两个乒乓球班到我们那里“开门办学”,但他们对毛主席“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指示却“阳奉阴违”——住在我们学校,又不肯跟我们一起训练,说怕我们把孩子们“带坏了”。我们校乒乓球队别的人都是“经不起一发炮弹的木帆船”,所以我自以为他们怕我,特别得意,经常向人家挑衅。最后惹得一个不怕的孩子,趁他们老师不在,连扁我九回。其中虽有两次20平,但一局我都没赢过。

打完球,我俩到农科所的试验田里,拔一些刚刚灌浆的“吨半”稻穗,在学校围墙外坏学生抽烟的地方烧着吃。被我俩吃过几次,这亩产三千斤的良种,变成了两千九百九,所以后来没有普及。吃罢谷子,他帮我分析输球的原因:基本功差点、连续进攻能力不强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个次要因素:“拍子太孬”。

“你的是红双喜,我的也是红双喜,么样就孬咧?”

“我的红双喜,是专业的。你不晓得,胶皮新贴的时候,几好打唷。不信,你试哈子。”

我接过来看了看,他的球拍重些、颜色深些、海绵厚些,底板是七夹,而我的是五夹,胶皮却一样。

“那我试哈子。要是真的好,就麻烦你在武汉帮我买一块。”

“买不到,是我们老师从省里弄来的。”

一听这话,我赶快把球拍还给他,生怕弄坏了赔不起。但是“新贴的胶皮好打”的话,却跟新米好吃一样,让我记了一辈子。每当有人对我讲快速胶水是欧洲人的发明时,我都会说“瞎讲。那是我们老家的火药。我当小娃的时候就晓得。”然而后来看到蔡振华都为贴胶皮的事处罚马的报道时,我又满怀疑惑了,“难道跟直板反面打一样,小娃都晓得的事,国家队不晓得?”

这个疑团,终于在去年克兰帕尔先生到国际乒联网站作客时解开。老克说,当他还是小娃时,就喜欢听新贴胶皮打球的“梆梆”响,跟哥哥打球时,每回都重新粘胶皮。有一回来不及粘,结果输得很惨。所以,他成为职业球手后,就跟器材商合作,成功地研制出了快速胶水。

新贴胶皮好打的事实,不难发现,中国和外国的小娃都晓得。但中国小娃贴胶皮的目的,是修球拍,或者是换新胶皮。对于完好无损的东西,则是生怕“搞坏了”。所以,每回打球前,先把“好”拍子弄“坏”后,再搞“好”的“败家子”行为,只有在外国人中都要算“坏”的克兰帕尔,才会想得到。

回答者:上海杰威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谢谢

正胶的特点?

简单地说,速度快,对旋转不敏感

详细:●正胶

也叫短颗粒胶皮,特点是弹性好、速度快、击球稳、不吃转,适合近台快攻,尤其是左推右攻型打法,是直板快攻型选手最常用的胶皮类型之一,过去庄则栋、李富荣、江嘉良、谢赛克等一大批世界冠军都采用正胶海绵直拍。当今世界冠军刘国梁也是采用这种类型胶皮。如果你觉得自己手腕动作灵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够,那最好正面选择以速度制胜的正胶球拍。

目前国际市场上还有一种介于短颗粒与长颗粒之间的一种中颗粒胶皮,有不旋攻击的奇特效果,对手攻来的强烈抽球或下旋球,这种胶皮压根儿就不怕,回过去都是不旋球,而且飘忽,让对手使不上劲。它被人称作“魔性胶皮”。

(它像正胶,但性能不同.)

有不懂再问。

懂了吧?选我哦!祝你成功!

祝中国乒乓再创辉煌!

祝王励勤、侯英超(国家队的削球手)更上一层楼!

祝我考上理想大学!

选我为最佳答案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